【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2046
设计了不同晶粒尺寸的Ni纳米粒子催化剂及其制备生物燃料的综合化学实验。通过常规浸渍法制备了Ni/CeO2、Ni/CeO2-SiO2和Ni/SiO2三种纳米催化材料,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其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表征。通过参与催化剂合成、结构表征及其性能评价的全链条科研基本训练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还能提升其科研素养,启发学生发现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兴趣。该实验以“能源危机”为话题开展课程思政,加强学生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危机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08
用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了Co掺杂的Ni (OH)2,通过Co/Ni的协同作用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Co原子掺杂改善了材料形貌,暴露了更多的缺陷位,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同时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Co掺杂也改变了Ni的电子云分布,提高了材料的电荷传输和离子扩散性能。得益于适宜的Co掺杂量,Ni0.84Co0.16(OH)2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质量比容量高达1 589.6 F·g-1,同时组装后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21.33 kW·kg-1时仍具有8.30 Wh·kg-1的能量密度,显示出了良好的储能性能和循环性能。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09
Two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 [Ni(Hpdc)(bib)(H2O)]n (1) and {[Ni(bib)3](ClO4)2}n (2),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Ni2+, 3, 5-pyrazoledicarboxylic acid (H3pdc)/p-nitrobenzoic acid and 1, 4-bis(imidazol-1-ylmethyl) butane (bib)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respectively. X-ray crystallography reveals a 2D network constructed by six-coordinated Ni (Ⅱ) centers, bib, and Hpdc2- ligands in complex 1, while a 2D network is built by Ni (Ⅱ) and bib ligands in 2. Furthermore, the quantum-chemical calc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on'molecular fragments'extracted from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1 using the PBE0/LANL2DZ method in Gaussian 16 and the VASP program.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404042
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工作电压,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代表之一。三元正极材料由前驱体经过嵌锂烧结拓扑转变而来,因此,前驱体材料直接决定了三元正极材料的电池性能。针对前驱体可控均匀沉淀需求和对共沉淀过程参数变化极度敏感特性,本综述首先阐述络合调控实现Ni、Co、Mn元素均匀共沉淀,及沉淀物过饱和度诱导溶液体系不同形核状态基本原理,其次从晶面择优生长结合溶解-再结晶模型讨论了前驱体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生长模式,最后从实际生产角度,基本涵盖共沉淀过程所有可调参数,并深入讨论了各种参数由低到高变化对共沉淀反应形核及前驱体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本综述阐释的相关理论及规律可进一步延伸至富锂锰基前驱体、单晶用前驱体以及径向排列织构前驱体等高端产品研发。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6005
由于钠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在正极材料中引入适量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可以有效地提升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减少高成本过渡金属元素如V、Co和Ni等的用量。有研究表明,材料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的氧损失以及Mn4+/Mn3+氧化还原的激活,导致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持续的电压衰减。本工作通过在Nax[Li,Ni,Mn]O2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引入Ni3+作为Mn4+/Mn3+氧化还原屏障,利用Ni3+/Ni2+的氧化还原代替Mn4+/Mn3+的氧化还原,成功抑制了材料的电压衰减。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改性材料在不损失容量的前提下,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也验证了Ni3+的引入有利于维持材料多周循环后Mn价态的稳定。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8045
尿素电解对于发展可持续、清洁的能源转化技术,以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有效的尿素氧化电催化剂,深入了解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环境,对实现高性能的尿素基能量转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成功合成了分层结构的Ni2P纳米片@纳米棒,简称P-Ni2P HNNs,作为能够提高尿素氧化反应效率的高效电催化剂。这一催化剂的设计采用了水解共沉淀-氧化工艺和磷取代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表明,P-Ni2P HNNs具有较高的尿素氧化电化学活性,其中Nin+金属的电子结构能够增强Ni―O―O键的耦合,从而提高了尿素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性能。由于Nin+金属活性中心以及结构的巧妙设计,P-Ni2P HNNs表现出卓越的尿素氧化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在10 mA∙cm−2时,其过电位低至132 mV,Tafel斜率为33.7 mV∙dec−1,同时在10 mA∙cm−2时的稳定性可达6 h。此外,采用P-Ni2P HNNs-2/NF作为阳极组装成尿素电解电池。该装置在10 mA∙cm−2时获得1.411 V的低电位,在1.595 V时可达100 mA∙cm−2的高电流密度。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用于设计高效的镍基磷化催化剂,有望推动磷化物在各种能源相关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30488
首先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原始样品(P-LRMO),然后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以及低温煅烧方法对其进行不同含量Ga2O3原位包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在P-LRMO表面成功合成了Ga2O3包覆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有3%Ga2O3的改性材料G3-LRMO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其在0.1C倍率(电流密度为25 mA·g-1)下首圈充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270.1 mAh·g-1,在5C倍率下容量仍能保持127.4 mAh·g-1,优于未改性材料的90.7 mAh·g-1,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G3-LRMO在1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仍有190.7 mAh·g-1的容量,容量保持率由未改性前的72.9%提升至85.6%,证明Ga2O3包覆改性能有效提升富锂锰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并且,G3-LRMO在1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电荷转移阻抗(Rct)为107.7 Ω,远低于未改性材料的251.5 Ω,表明Ga2O3包覆层能提高材料的电子传输速率。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085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泡沫镍(NF)自支撑的Co9S8/Ni3S2@NF杂化纳米棒阵列,其可以作为尿素氧化反应(UOR)和析氢反应(HER)的双功能催化剂。物相分析、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o9S8/Ni3S2@NF异质结杂化纳米棒阵列通过Co9S8与Ni3S2之间的耦合异质界面促进了电子转移,提高了电荷转移速率。同时,该催化剂的粗糙表面使其展示出优异的超亲水性和超疏气性,有利于气体输送以及电解液扩散。在UOR和HER中,该催化剂分别在120和103 mV的低过电位下就能达到100和10mA·cm-2的电流密度。此外,利用合成的Co9S8/Ni3S2@NF电极同时作为阴极和阳极,当电流密度达到100 mA·cm-2时双电极电解池的运行仅需要1.57 V的低电压,并且在20 mA·cm-2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27 h,无明显活性衰减。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371
采用熔盐法制备出铝掺杂的钛酸锶(Al-SrTiO3),并通过水热法及气相氮化法在Al-SrTiO3表面紧密负载了Ni3N助催化剂。通过对Ni3N/Al-SrTiO3体系载流子转移特性表征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发现,Al-SrTiO3上的光生电子在费米能级差的作用下可快速转移到Ni3N上,有效促进了Al-SrTiO3上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提高其分解水析氢性能。光催化析氢测试结果表明,当Ni3N助催化剂负载量(Ni与Al-SrTiO3的质量比)为7%时,Al-SrTiO3的析氢速率相对负载前提升了82倍。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397
通过Sr、Ni共掺杂PrBaFe2O5+δ(PBF)制备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rBa0.5Sr0.5Fe1.6Ni0.4O5+δ(PBSFN)阴极,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X射线衍射(XRD)图表明,高温煅烧的PBSFN阴极形成了立方钙钛矿结构。在950℃下,混合共烧的PBSFN阴极与La0.9Sr0.1Ga0.83Mg0.17O3-δ(LSGM)电解质表现出良好的化学兼容性。350℃时,在空气气氛下,PBSFN电极材料的电导率最大,其值为681 S·cm-1。800℃时,在空气气氛下,PBSFN阴极在LSGM电解质上的极化阻抗为0.033 Ω·cm2。Sr、Ni掺杂PBSFN阴极的高频阻抗(R1)仅为低频阻抗(R2)的6.4%,表明Sr、Ni掺杂PBSFN提高了阴极的电荷转移效率。此外,该阻抗特性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PBSFN氧空位形成能结论一致。800℃时,以H2为燃料测试的单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为647 mW·cm-2。特别地,采用PBSFN为阴极的单电池在100 h内保持了良好的功率稳定性。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 Go